经济韧性足 基本面向好http://www.bankhr.com 2019年05月13日 11:12 作者:赵白执南 来源:中国证券报 4月经济数据将于本周公布。业内预计经济将保持稳中向好态势,消费增速保持稳定,投资增速有望回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仍大,但中国经济韧性十足。这种韧性源于广阔内需市场提供的巨大回旋余地,也源于调控政策工具充足、政策组合越来越优化,更源于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经济新动能加速培育。 内需改善 拓宽回旋余地 在一季度经济“开门红”之后,有观点担忧内需改善能否延续?对此,不少研究机构认为,从已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进出口数据看,内需结构性改善趋势在延续。实际上,在目前的消费升级浪潮中,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的积极变化都将为经济长期向好拓宽回旋余地。 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增势喜人,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升级。数据显示,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57.3%,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此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7.8%和6.7%。 “科技创新正在改变中国经济格局,科技影响力也已渗透进各行各业。相关政策支持、劳动力成本提升、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等,仍在不断推动中国科技创新。”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亚太地区副主席李晶表示。 从需求结构看,消费需求稳定释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巩固。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达65.1%。综合部分券商预测,二季度消费增速将保持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延续温和回升,将对宏观经济形成有力提振。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预计,4月投资增速将小幅上行至6.5%,基建投资在财政支出节奏较快助推下将小幅回暖,社零增速在8.5%左右。 此前,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有关部门将陆续出台一批鼓励重点领域消费的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消费政策;推动养老、家政、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提质扩容等。这些举措将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从区域结构看,区域发展更为均衡。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投资增速等明显高于全国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后发优势不断显现。 调控有方 应对内外挑战 面对经济发展遇到的内外挑战,宏观调控能否从容应对是市场的另一担忧。业内普遍判断,稳增长政策工具充足,且政策力度不会减弱。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更加注重发展结构性调控功能,稳健的货币政策将加强预调微调。注重“长”,实现长期流动性供给;聚焦“小”,努力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疏通宽信用“最后一公里”。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从央行5月6日宣布的新一轮定向降准中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稳增长”取向仍将延续,有望贯穿全年。同时,稳增长节奏将适时调整,进行精准化预调微调。此外,货币政策将更重视结构优化。其中,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聚焦期限结构优化,实现期限更长的流动性供给;降准则聚焦于流向结构的优化,引导长期资金经由中小银行切实转换为对小微企业贷款。 除了降准、TMLF,在央行的“工具箱”中,再贷款、再贴现等各类结构性工具充足,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融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满足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需要。4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温和上涨2.5%,M2同比增长8.5%,稳定的物价和预期也为货币政策留足后手。 除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也预留较大空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地方债发行增量提速成为今年财政支撑经济主要手段。今年的减税降费政策涉及范围广,包括调整进口关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养老保险缴费费率及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等多项措施。据测算,在今年预计减税降费的2万亿元中,减税约占70%。在增值税减税红利中,约3145亿元将流向工业企业并转化为企业盈利。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认为,调控不走大规模刺激老路,而是走减税降费、改革创新的新路。大规模减税降费下,我国可以依靠消费和企业创新投资稳定经济,因而也无需过虑出口和地产基建投资减速的影响。 改革深化 增强市场信心 除了扩大内需、优化调控,经济韧性更多地源于改革深化、开放扩大。 中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表示,去年以来的减税降费、金融供给侧改革推进、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以及进一步扩大开放均反映出改革决心。展望未来,政策对新经济、新动能的支持力度必将增加,弱刺激、强改革是今年的主线。 数据显示,国内外对我国经济的信心都有所增强。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比上年四季度提升了3.2个点。一些国际机构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报告中也提升了对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从6.2%调高到6.3%;还有一些国际投行也纷纷上调对我国经济增速的预期。 花长春认为,我国经济转型加速,改革也势必加快,预计二季度将有更多国企混改措施落地,金融供给侧改革步伐也会明显加快。同时,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来越大。这无疑将提高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潜力和生产效率。 风过雾散山犹在,云消雨霁虹霞明。短期扰动不会改变经济长期向好态势,稳定内需、善用政策、深入改革、扩大开放,我国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