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子公司稳步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http://www.bankhr.com 2019年08月02日 10:28 作者:潘昶安 戴安琪 来源:中国证券报 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和中银理财等四家理财子公司日前相继发行产品。从结构上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短期产品配置仍以固收类为主。以工银理财为例,该公司已发行了全鑫权益、鑫得利、鑫稳利、博股通利等系列的20余只产品,其中超过半数为固定收益类,而权益类产品目前仅有1只。 多位理财子公司人士表示,随着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措施的出台,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理财子公司正迎来“黄金窗口期”。长期来看,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和打破刚兑的背景下,以股票、股权等权益资产为基础的理财产品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此外,向外资机构学习对标,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亦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 产品仍以固收类为主 从建信理财、工银理财、交银理财和中银理财等公司发行的产品来看,银行理财子公司短期产品配置仍以固收类为主,同时积极探索权益、多元等多类型产品和资产配置策略。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工银理财已发行了全鑫权益、鑫得利、鑫稳利、博股通利等系列的20余只产品。20余只产品中,超过半数为固定收益类,而权益类产品目前只有1只,即工银理财推出的科创主题的私募股权产品——“博股通利”。该产品将选取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直接投资未上市的股权,后续主要通过科创板上市退出,实质是一个类似私募投资的产品。 建信理财推出的两款产品,即“乾元”建信理财粤港澳大湾区指数灵活配置理财产品(第01期)和“乾元-睿鑫”科技创新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均主要投资于标准化资产,购买起点均为1元。据了解,“乾元”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等资本市场投资品,其中股票投资部分采用粤港澳大湾区指数化投资策略。而“乾元-睿鑫”理财产品则采用“固收打底+权益增厚”相结合的策略,布局股市长期配置价值,提高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交银理财近日发布的“稳享一年定开一号”为固定收益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投资于符合监管要求的债权类资产,主要投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货币市场工具、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及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其他交易市场的债券及债务融资工具、符合监管要求的仅投资于债权类资产的公募基金、基金公司或子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券商资产管理计划、保险资产管理计划及信托计划等。 中银理财推出五大理财产品,即“全球配置”外币系列、“稳富——福、禄、寿、禧”养老系列、“智富”权益系列、“鼎富”股权投资系列以及指数系列。其中,“稳富”产品为养老客群提供长期投资、策略稳健的理财产品,以金融力量落实国家养老服务发展部署;“智富”“鼎富”产品重点投资于股票、非上市股权等,让投资者分享资本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成果,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理财子公司产品仍以固定收益类为主,但由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同质性较强,权益类产品或是未来理财子公司差异化竞争的重点。 某银行研究员表示,银行作为间接金融为主的标准化产品发行者,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或者去一级市场打新,是一个突破。股权投资要求做到相当细致的尽职调查,对于企业和行业发展要有较好的前瞻性研究,对于风险要有精准的把控能力和配置能力。银行作为企业的资金提供方,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形势,有先天的信息优势,对行业的判断也有一定的能力,这是银行做股权投资的优势。不过,目前从这些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设计看,权益类的资产配置都比较低。 权益投资比重有望上升 当前,如何完成净值化转型、加强资产配置能力,成为理财子公司关注的焦点。 国盛证券认为,长期来看,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和打破刚兑的背景下,以股票、股权等权益资产为基础的理财产品规模有望持续扩大。根据中国理财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非保本理财产品资产中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为9.92%,考虑到此前监管上的限制,此部分基本都来自于向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私人银行客户,以及高资产净值客户和机构客户发行的理财产品,且主要以股权投资为主。 随着监管政策的引导以及理财产品完成净值化转型,以固收类资产配置为主的“保底保收益”运营模式将逐渐向更为市场化的模式转变,倒逼理财资金在资产配置上更加均衡,推动权益类资产配置规模进一步提升。 在资产配置领域,向外资机构学习对标,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也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 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刘辉表示,商业银行天然对宏观经济变化更敏感且有较深的理解,因此理财子公司希望通过FOF或MOM模式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理财子公司从事FOF或MOM,需要向外资机构学习两个支柱性的东西:一是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能力,虽然银行在中观层面具备承接宏观和微观能力,但在投资层面还略有不足,外资机构依托数据和多年经验在这个层面做得很扎实;二是MOM方面需要培育对管理人科学甄别能力,对不同管理人进行长期跟踪、识别。 建信理财董事长刘兴华表示,对标海外优秀资产管理机构,理财公司远未达到规模效应拐点。产品净值化推动理财业务盈利模式由赚取信用利差变为赚取服务费和表现费,在此趋势下必须做大资产规模,利用好资金集聚带来的规模效应,实现经营业绩的增长。 理财子公司合作的意愿恰好与外资金融机构不谋而合。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赵梅表示:“无论是外资看好国内的渠道、国内的市场而进入中国,还是中资希望在资产配置上实现多元化,想要有海外的投资策略也好,理财子公司和外资机构是合作的关系,是需要双方互补的关系。中资银行配置的很大比例是信用债,但是以后希望实现全资产配置或是给国内投资者提供海外的投资产品和资产,我觉得在这个层面上我们有很大合作空间。” 外资择机入股理财子公司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此前宣布了11条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简称“国11条”),其中包括鼓励外资银行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以及允许外资银行获得银行间债券市场A类主承销牌照等,这将促进外资在更深更广领域的发展。 外资机构入股理财子公司并非没有担忧。有银行人士表示,市场不同,投资者构成和理念差异也很大。新兴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是机遇更是挑战。多数外资机构发展时间较长,已形成了相对完善、成熟的产品及管理方式,但这些产品是否更加适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仍需要细细思量。如果外资机构的理念无法和境内市场契合,可能会“水土不服”。不过,在监管部门鼓励引导下,外资金融机构入股理财子公司更多迎来的是“黄金窗口期”。 外资金融机构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机遇和巨大需求。申万宏源证券总裁助理陈晓升表示,中国市场机遇巨大,目前银行理财规模约为30万亿元,中国经济还在中高速地往前发展。同时,中国理财市场的需求也十分巨大,过去20年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的资产管理行业的产品供给是远远不够的。 陈晓升表示,理财子公司正好把中国巨大储蓄存款资源和金融业对外开放下外资机构全面进入中国市场,进而提升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供给能力相结合,这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和市场发展的重大机遇。 除了带来产品供给能力的提升,有业内人士表示,外资进入将给中资资产管理机构带来业务能力上的提升。外资入股理财子公司,不仅仅是财务投资,也是战略联合。外资看好中国的市场潜力,而银行理财子公司需要外资机构的专业能力。 中投公司原总经理屠光绍认为,在资产管理机构的业务上,开放会带来很多新的方法和模式,这些方法和模式有利于提升机构的效率。外资机构对于资产配置,无论是配置模型还是配置方法都有很多的研究和实践。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和不同管理主体,方法和模式研究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 屠光绍还表示,在资产管理机构内部管理上,开放会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中国的资产管理机构内部管理方式还有待完善。外资机构一些新的内部管理方式,包括风险管理等方面对于整个资产管理市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