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你找工作
招聘热线:010-82197466
金融英才网 > 热点播报 > 909万毕业生,求职路上需要哪些补给?

909万毕业生,求职路上需要哪些补给?

http://www.bankhr.com 2021年06月03日 11:17 作者:晋浩天 来源:光明日报

  就业压力要对症下药

  天津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伊天威: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会增加我们的心理压力与焦虑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该如何看待与排解压力?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副书记王瑞敏: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学生会感到“压力山大”,结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我发现以下几种情况比较普遍:

  一是与同伴比较之下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目前尚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可能会觉得别人都很优秀,而自己没有拿得出手的资历或技能,感觉压力特别大。实际上,这是同辈竞争所带来的认知偏差。在重点高校,存在“大池塘小鱼效应”——大平台的优秀学生很多,而自己就像一条没什么分量的小鱼。有类似想法的学生,需要主动走出所在的“圈子”,看见更大的世界。作为大学生,其实只要走向社会,就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种类不一、层次不一的工作,即便自己与同样受教育背景的同学相比实力较弱,但只要自己的期待能够及时、灵活地调整,总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是对自我和职场均缺乏了解的迷茫心理。有些学生实习实践经历较少,因此既不清楚自己是谁、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也不了解社会发展趋势、不同职业的具体要求等,求职时不知道自己该从何下手,导致求职中顾虑重重、行动迟缓。对此,建议学生要就业本身就当作一项工作,在与用人单位接触互动的过程中,主动了解社会与职业,逐步了解自己大概适合干什么。同时,尽可能多参与实习实践,在实践体验中可以增加对自身与职场的认知,并能发展一些相关能力。

  三是自我发展意向与家人期待不一致导致的纠结心理。如考研失利的本科生在谈及备考起因和过程时,不少学生都会提到家人的期待。当家人的期待与自我发展意向不一致时,学生就会陷入纠结的心理状态。建议学生们要把握好听取重要他人建议和自主决策之间的平衡。就业选择的结果是由自己承担,应该由自己负责做出决策,父母的提醒和建议虽能给自己很大帮助,但或许并不完全适合自己。因此,学生需要做的是扩大信息源,多听听院系负责就业工作的辅导员、导师、用人单位的校友等不同立场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

收藏 | 关闭

扫描二维码

关注"英才网联"公众号

行业找工作手机应用

业务·合作 联系·服务 官方微博

业务咨询电话:010-82197560

市场/活动合作电话:010-82197152

媒体/商务合作电话:010-82197152

假日咨询电话:18600560950

E-mail:bankhr@bankhr.com

传真:010-62111188

客户服务热线:4006 500 588 (8:30-17:30)

技术支持电话:010-82197190

'金融英才网'公众号